東京啟示錄之Robuchon

2008.09.09

圖9 岩手縣黑豚肉季節菇茸醬汁22

不到四十歲拿到三星(巴黎Jamin餐廳),1989年被Gault-Millau指南封為「世紀名廚」,五十歲(1995)時宣布退休、只擔任數家餐廳的顧問,以上便是Robuchon的前半輩子。可我現在揣測:這位主廚的驚人與獨特之處在於他的下半輩子。

他的前半輩子包括其時程,其實也是二十世紀後半大部分名廚的典型寫照。除非是那種直接繼承衣缽的名廚世家子弟(例如Troisgros、Lorain、Pic),否則大部分三星名廚都是十幾歲從廚房裡的學徒出身、也許得遇名師貴人,十幾年後(大約快三十歲時)終於能獨當一面、發展自己的風格,技藝圓熟後在四十歲上下獲得第三顆星。Robuchon獨特之處在於能夠急流勇退,而非如大部分主廚那樣坐視精力與創意逐漸被維持三星的壓力消磨。這個時間點的選擇(獲得三星十幾年後)非常好,因為這正是我觀察到,一個主廚的創意壽命期所在。

以Robuchon的例子而言,他在80年代早期(1981年在巴黎開第一家自己的餐廳Jamin)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而開始受矚目,因此我們可以說他的技藝成就是植基於70年代所獲的訓練、並反應出80年代食客的口味。讓我們想像這些80年代的食客主流是甚麼樣的人?他們可能也是四十歲上下負擔得起常常造訪高級餐廳的中上之家。人們常說:you are what you eat(你吃甚麼就變甚麼),我倒覺得you eat what you are(你是甚麼樣的人就愛吃甚麼樣的東西)。到了二十一世紀,那批80年代的食客已經60歲 上下,就算健康、經濟仍然允許,應該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頻繁地造訪。因此當代食客的主流將會是,也是此時四十歲上下負擔得起常常造訪高級餐廳,但是已經嘗過 日本料理與分子廚藝、年輕時也吃麥當勞肯德基、現在很注意膽固醇與反式脂肪的那一群了。所以這位主廚賴以獲得三星的那套,即使他體力精力仍未衰退、能夠持 續維持水準演出,也未必能獲得當代食客的青睞──這二十年間口味與潮流的變化不容忽視。

理論上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應該能夠持續吸收新的刺激,並產生源源不絕的創作力;實際上我很少看到五十歲以上的主廚還能如此(Pierre Gagnaire也許是個例外)。也就是說,你得承認you cook what you are(你 是甚麼樣的人就煮甚麼樣的東西)。當時候到來,連米其林密探(或許也是當年評給你三星的那群人的後任了)也終會認為你該降星了。長江後浪推前浪,並不是後 浪做得比較好,而是後浪比較更貼近這個時代。也許主廚本身無法接受這點,但旁觀者應該看得清。這是頂級料理這個行業最可憐之處,也是最美麗之處。

難道廚師們都得像飛蛾撲火那樣一一凋謝嗎?那也不然,有些廚師試圖超越此一宿命,經由──媒體塑造與多角化經營。自殺的Bernard Loiseau可能是這樣的第一人,可惜終究未能成功。隨之崛起的Alain Ducasse要成功的多,但他的集團在歐美亞四處開設的大小概念餐廳裡面,有多少真正的「概念」與持續突破的廚藝創意在裡面?Robuchon是第三人,很可能會是最成功的,至少從所獲得的米其林星星總數來算。

2003年他開始了第一個系列的概念餐廳L'Atelier(工作室)de Joël Robuchon:小分量Tapas bar加上他的廚藝,由他的弟子主持。第二個系列Table de Joël Robuchon顧名思義就是並非bar而是餐桌服務的餐廳,但並不那麼正式:例如餐桌並無桌布。兩個系列這幾年間在巴黎、香港、東京、倫敦、拉斯維加斯總共開了八家,除了香港米其林尚未發行以外(但一般預料如此)均獲得一或二星評價。緊接著開幕的頂級系列只叫做Joël Robuchon,分別在東京(獲三星)、拉斯維加斯(獲三星)與摩納哥(獲二星)。

1995年Robuchon「急流勇退」後在做甚麼?打死我也不相信他只是慵懶地躺在海灘上曬太陽,或是去亞非各地遊歷品嘗料理。在起初五六年間他只擔任幾家餐廳的顧問(包括2001年開始在澳門葡京酒店的那家),這些餐廳的主廚有時是他的弟子、有時不是。然後從2003年起五年之內,在他的品牌底下就憑空「生」出來二十幾顆星,目標之明確、達成效率之高實屬驚人。我的猜測是,這幾年間他建立(或找到了)一個龐大的團隊與資金,有系統地研發生產流程,以能把他在90年代前後所發展出來的個人風格與菜色,經過視覺設計團隊的包裝後,大量複製。

我得說:從東京這家最早開幕的頂級系列Joël Robuchon主打的十二道菜晚間套餐上面,所觀察到的「大量複製、邊緣鈍化」的現象著實令我感到不自在。

這家餐廳的第一印象令人印象深刻:在東京充滿現代風格的惠比壽花園、Westin Hotel對面矗立的獨棟法式城堡,在東京一家餐廳能開成這樣實在令人豔羨。樓中樓的迴旋梯邊上龐大的鮮花擺設、門房侍者們無懈可擊的服裝與殷勤,在在令人感覺這是地球上最頂級的餐廳之一。三樓包廂內的裝潢稍嫌老派,但仍算頂級的用餐空間。

今晚最成功的菜色是第一道的魚子醬與甘藍菜花海鮮凍(9/10)與接近擊中的岩手縣黑豚肉季節菇茸醬汁(10/10)。所有十二道菜都相當成功,在食材等級與其味道組合上,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菜色都是「好吃的」。但是絕大多數菜色都令我感覺並非100%新鮮現做,而是由一個相當大的廚房大量複製出品,「邊緣」並不銳利。

甚麼叫邊緣銳不銳利?我還未能找到一個適當的說法來形容這種感覺,只能直接以感覺描述。例如義式燉飯須以生米下鍋拌炒、不斷加入高湯讓其吸收,至少須持續20分 鐘以上不斷攪拌(不然會焦掉),煮好後現吃最棒。所以麻煩的是一煮就得一大鍋好幾人份,可是客人未必同時點這麼多。所以一般餐廳會先煮一大鍋,煮到一半中 斷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冷凍起來,有客人點時再取一份出來解凍、完成後半過程。你若比較過這兩種成品,就會知道甚麼是邊緣銳利(前者)不銳利(後者)。後者需 要人力成本較高,但三星餐廳價錢貴原因就在這裡。

更簡單的例子是炒麵或炒飯(我自己的廚房經驗僅限於此)。由於家中鍋子小,在家裡炒飯一兩人份最好吃(銳利),吵個三四人份便炒不散(不銳利)。但餐廳裡的鍋子大、品質好、師傅手勁夠,吵個四人份仍然還不錯吃,但叫他只炒一兩人份會更好吃(更銳利)。

他的L'Atelier系列結合流行的tapas bar,Table系 列強調輕鬆環境品嘗他的經典菜色,各有訴求,即使是大量複製也先不深究。但米其林三星餐廳的頂級水準或自我期許應該是,追求食物最完美(最銳利)的呈現: 即使四個客人同時叫炒飯,還是必須用兩個鍋子、兩位師傅同時各炒兩人份以便同時上桌,而不是同一個師傅炒四人份。我的認知是,要嘛花兩倍人力,要嘛鍋子爐 具品質夠好、師傅的手勁也夠,確實到達炒四人份與炒一兩份品質一致的程度,否則沒有別的辦法。

我對於東京Robuchon的結論是:雖然好吃,但令我感覺有吃大鍋飯的嫌疑。以那龍蝦餃而言,雖不敢說是昨天包的,但很可能是今天早上就包好的。以35,000日圓一餐來說,或是米其林評鑑最高等級的餐廳(這家餐廳也獲得五根紅叉子)而言,我期待更銳利的表現。與此呈現對比的,是銀座的L'Osier(見下一篇文)。但即使是大鍋飯,這也是非常好吃、水準非常穩定的大鍋飯了。能煮出這樣的大鍋飯、而且還能獲得米其林肯定,我想Robuchon的餐廳開不完了。

 

Michelin  7  27055723_t

Rating Food  Décor  Service  Sommelier Bonus
87/100  51  17 8 9 2

01

Ocietre魚子醬與甘藍菜花海鮮凍
特製生海膽三吃:招牌咖啡薯泥、櫻花蝦香味小米、自製海藻鹽醃卷黃瓜蘿蔔
特製鮮蝦三吃:松露螫蝦、檸檬烤布列塔尼龍蝦、炸龍蝦尾佐番紅花燉飯
青森產整顆活扇貝佐蝦卵醬汁
Gorgonzola藍乳酪佐幼梨與番茄鼠尾草
西班牙香腸杏仁有機燕麥粥
油封信州鮭魚輕燻薑汁奶油醬
五香粉輕煎山口縣現流鱸魚紅酒醬汁
岩手縣黑豚肉季節菇茸醬汁
應時野菜根浸摩洛哥堅果油
橙汁蔬菜凍
大黃栗子湯爆漿巧克力糕鮮奶冰淇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香檳 : Champagne Celebris Rose 1998
白酒 : Chateau Fieuzal Blanc 1989
白酒 : Hermitage Blanc “Chante Alouette” , Chapoutier 1996
紅酒 : Chateau Canon , 1985
甜酒 : Riesling GC Schoenenburg SGN 1994 , Marcel Deiss

02

 

圖1 ocietre魚子醬與甘藍菜花海鮮凍圖2 特製生海膽三吃:招牌咖啡薯泥、櫻花蝦香味小米、自製海藻鹽醃卷黃瓜蘿蔔圖3 特製鮮蝦三吃:松露螫蝦、檸檬烤布列塔尼龍蝦、炸龍蝦尾佐番紅花燉飯圖4 青森產整顆活扇貝佐蝦卵醬汁圖5 gorgonzola藍乳酪佐幼梨與番茄鼠尾草圖6 西班牙香腸杏仁有機燕麥粥圖7 油封信州鮭魚輕燻薑汁奶油醬圖8 五香粉輕煎山口縣現流鱸魚紅酒醬汁圖9 岩手縣黑豚肉季節菇茸醬汁2圖10 應時野菜根浸摩洛哥堅果油圖11 橙汁蔬菜凍圖12 大黃栗子湯爆漿巧克力糕鮮奶冰淇淋

訂閱電子報 GO